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纽约国际官网以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核心任务,不断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践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工作。2017年11月17日,学校特邀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邱伟光来校作《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逻辑》专题讲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顾剑锋主持,全校中层干部、全体党员、全体教师共同学习。
作为我国思政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邱伟光教授开篇即指出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并系统阐述了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引领课程思政的四大价值选择:知识导向、技能融入、政治主导、隐性渗透,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变成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育人与其他课程隐性育人的结合,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随后,邱教授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诸如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不足,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综合素质课缺乏特色,视频课程教学方式形式单一、过程单调等问题。因此,他提出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即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方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易班”网络课程思政平台等。
课程思政的运行过程涉及到教师、学生、内容、方法、环境诸要素,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师生互动是重要条件,各个要素间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所以,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明确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学科体系,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指南和规范,我们要做到: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统一;完善培训机制,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话语能力;创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分层分学科做出统筹,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课程思政建设要与学科体系的建设相结合,明确学科育人资源,建立学科育人共同体。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顾剑锋表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纽约国际官网将进一步探索论证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举措,培养勇于担当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p>
/p>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