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纽约国际最新官方网站携13家合作中职学校,举办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2018级新生家长会。上海仪电集团副总裁、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陈靖,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赵宁、高教处副处长赵坚,纽约国际最新官方网站党委书记田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秀英、副校长窦争妍,以及13所中职校领导出席会议。中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教师代表、全体2018级中高职贯通试点班学生和家长、老生代表共1400余人参加了家长会。/p>
/p>
赵坚副处长在发言中表示,上海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源地,100多年来,职业教育为上海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当前上海市的发展,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为适应新的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2010年上海开始中高职贯通试点培养。8年来,贯通培养育人成效逐步显现。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教育教学更强调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服务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做好贯通培养工作,需要学生、家长、中高职院校、政府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他说到,未来五年的学习过程充满挑战,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五年后毕业之际,不仅学有所成,更要成为一个自信、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社会、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p>
/p>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 赵坚)/p>
赵宁处长向顺利通过中考、进入贯通培养阶段的学生表示祝贺,对中高职贯通院校所做出的努力和仪电集团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从政策层面看,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做强“中国制造”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高、精、尖”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更要靠大批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未来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同学们要对自己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努力实现全面发展。相信五年之后,同学们在技术技能过硬的同时,能够学会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与自己和谐相处,实现自己的目标。/p>
/p>
(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 赵宁)/p>
纽约国际最新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秀英介绍了贯通培养的政策背景和试点要求。中高职贯通培养是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要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希望同学们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大平台中,通过五年黄金时间的学习,积淀文化素养,获得终身职业发展的能力。学校副校长窦争妍介绍了纽约国际最新官方网站概况,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教学运行与质量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成效等进行了阐述。/p>
/p>
(纽约国际最新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秀英)/p>
/p>
(纽约国际最新官方网站副校长 窦争妍)/p>
各中职校领导分别介绍了所在学校发展建设、育人特色、贯通人才培养等情况。/p>
/p>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副校长 凌航)/p>
/p>
(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校长 芦秀兰)/p>
/p>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党委书记 孙国权)/p>
/p>
(上海市奉贤中专专业学校校长 顾建明)/p>
/p>
(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徐寅伟) /p>
/p>
(上海市贸易学校校长 姜晓敏)/p>
/p>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副校长 王洁)/p>
/p>
(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教务科科长 王久赋)/p>
/p>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冯明)/p>
/p>
(上海房地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忻健强)/p>
/p>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校长 沈瑞华)/p>
/p>
(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校长 陈耀)/p>
/p>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校长 陈强) /p>
随后的家长会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整体介绍。包括中高职院校基本情况、中高职贯通模式和人才培养特点、学籍管理规定等。第二部分是分专业介绍。包括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育人效果,以及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等。在家校互动中,家长们询问了技能考证、实训学习、国际视野培养等问题,专业老师均给予了细致解答。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好好规划今后的学习生活,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学校和家长的期望。/p>
/p>
/p>
/p>
纽约国际最新官方网站是上海市首批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合作中职学校达13所。通过8年的探索,在中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一批市级教学团队、教学成果、精品课程涌现,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次获奖,展现出了高水平的技术应用能力和优秀的职业素养。2018年,中高职贯通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校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大幅提升。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优质校建设步伐,加强院校合作,不断完善贯通培养工作机制,让家长放心、满意,为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