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以“AI赋能创新生态,科技点亮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奉贤区科技节在纽约国际官网新实训楼一楼开幕。在这场科技盛宴中,纽约国际官网学生团队携7项成果惊艳亮相,成为活动焦点,吸引众多师生和嘉宾驻足观赏。
“基于Ros服务机器人多级协作”:智能巡检的科技之力
在展示区,“基于Ros服务机器人多级协作”项目团队成员谢天恒同学正熟练地调试机器人,向观众展示多模态机器人巡检协作系统的强大功能。该项目利用ROS2机器人操作系统,集成视觉、红外、气体传感器等多种设备,实现工业厂房、地下管廊等复杂场景的智能巡检。在演示中,机器人精准捕捉现场环境信息,通过高效任务队列和优先级调整机制,大大提升了巡检效率。
谈及项目经历,谢天恒表示,最初因兴趣加入机器狗项目,但在推进过程中,他们遇到技术整合难题,不同类型机器人的传感器数据格式差异较大,在ROS系统中融合时出现兼容性问题。他们通过查阅ROS官方文档和技术论坛,编写数据格式转换节点,实现多源数据统一处理。在硬件调试时,机器人间无线通信信号不稳定,他们尝试多种通信频段和连接模式,增加信号中继设备,优化通信协议重传机制,有效解决问题。
通过参与这个项目,谢天恒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更对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科技创新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多领域技术的融合与协同。就像我们的项目,不仅需要掌握ROS系统开发,还要了解机器人硬件结构、传感器原理以及智能算法等知识。同时,创新要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我们的系统研发始终围绕着提升巡检效率这一现实问题,这让我明白科技创新只有落地应用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
“音容宛一用声音链接情感”:让声音传递爱与温暖
“来,试试我们的‘跨时空语音日记’模块,你可以录下想对远方亲人说的话,系统能优化声音,让它更温暖。” 在“音容宛一用声音链接情感”项目展示台前,李浩同学热情邀请观众体验。该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声波环境联结”的全媒体交互平台,通过多模态声音技术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情感隔阂问题。
准备和参与项目过程中,李浩和团队面临声音训练不成功、本地部署失败等挑战,但他们积极在网上寻找资料,向老师请教,逐一排查解决问题。“参加科技节真的能让人直观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魅力!它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能改变生活的力量。” 李浩深有感触地说,“比如看到那些用环保材料做的智能装置、能辅助残障人士的机器手杖,突然意识到创新的核心其实是‘解决问题’——它不只是追求技术多炫酷,更是用创意把生活里的痛点变成突破口。”
多项目齐放异彩,共谱科技创新华章





除了上述两个项目,其他学生团队的成果也同样精彩。“海好有你”中药渣纤维素纳米网自主吸附降解微塑料仿生水母项目聚焦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镜动AlFit—智能健身姿态矫正系统”团队运用高精度惯性传感器阵列与3D动作重建算法,实时捕捉人体姿态,应用于军事训练和全民健身场景;设计与艺术学院当代首饰艺术工作室融合传统与当代文化,创作大量首饰艺术作品;“谷玩堂增材制造”团队为动漫、影视、游戏产业提供高精度道具、建筑及场景解决方案;“红廊—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践行者”项目团队将多种技术融入书籍,助力红色文化传承。
学校全力支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这些精彩的项目只是纽约国际官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多途径搭建实践平台,与企业携手打造联合实验室、设立创新工作室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尖端技术和先进设备。学校全力支持并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各类科技活动与竞赛,如奉贤科技节、上海市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科普讲解大赛等,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拓宽视野、增强自信心。定期举办的科技讲座、学术交流活动,全方位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培养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视,不断优化培养模式,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和指导支持,向社会输送更多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动力。(撰稿:王香玉 素材:创新创业(世赛)学院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