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一缕缕箬叶的清香悄然弥漫在校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消防救援与贯通学院在闵行校区食堂举办了“粽香四溢忆传统”端午节包粽子活动。三十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在老师及食堂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手体验到了包粽子的乐趣,以指尖的温度唤醒了文化的记忆,感受到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




箬叶翻飞,巧手传习
食堂里摆开的一列长桌上,翠绿的箬叶、雪白的糯米、饱满的红豆整齐陈列,宛如一幅古朴的民俗画卷。参与活动的同学依次签到、洗手,在食堂师傅的引导下围桌而坐。
“粽叶要卷成漏斗状,米不能压得太紧……”食堂阿姨指尖翻飞,耐心演示着包粽子的诀窍。同学们起初手法生疏,或漏米、或松绳,惹得笑声阵阵。老师们挽起袖口,与学生们并肩而坐,将粽叶折成精巧的弧度。渐渐地,桌上堆起了一座“小山”——三角粽、枕头粽,虽形态各异,却都裹着红豆与糯米的香甜,更裹着代代相传的匠心。
笑语盈堂,情寄端阳
活动现场,箬叶的沙沙声与欢声笑语交织。有人偷偷在粽子里多藏一颗蜜枣,有人为缠紧棉绳而憋红了脸。食堂师傅穿梭其间,时而纠正手法,时而夸赞“这个包得俊”。当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时,同学们捧着亲手制作的成果,眼底满是成就感——除了带走自己包的粽子,每人还获赠两枚食堂准备的不同口味的熟粽,将这份温情带回宿舍,让粽香萦绕在朝夕相处的时光里。
活动尾声,师生们以一张大合影定格时光。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每个人手中的粽子上,有人轻声感叹:“真舍不得结束啊。”
以手抵心,文脉长存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手艺的传授,更是一场文化的溯源。当现代青年与古法习俗相遇,粽叶的脉络便串联起过去与现在。我院希望以这种方式让传统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化作指尖的触感、鼻尖的清香,以及同侪协作的暖意。
或许,文化传承正是这般朴素——它藏在长辈的示范里,藏在集体的笑声中,更藏在每一个笨拙却真诚的粽角里。端午佳节,愿这缕粽香飘远,提醒我们,传统从未老去,它只是以新的姿态,等待每一次用心的重逢。(供稿:消防救援与贯通学院 作者:朱宛悦 摄影:沈宗霖、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