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师队伍对国情的认知,引导教师传承红色基因、铸就师者匠心,6月6日,学校组织教师分四条线路开展国情教育暨师德实践活动。活动融合革命精神、工业历史与教育家思想等,为教师提供了多维度的精神洗礼。
红色星火与历史荣耀的传递
在中共奉贤县委旧址,教师实地探访了革命历史遗址。从大革命时期展区到土地革命时期展区,从全民族抗战时期展区到解放战争时期展区,教师仿佛回到了那个星火燎原的峥嵘岁月。大家深刻认识到,旧址所铭记的,从来不只是昨天血与火的牺牲与坚持,更是红色基因在一代代人心灵深处的不息传递。随后,教师又来到了洪西村“烘炉”,洪西村是李主一烈士的出生地及故居所在地。走进“烘炉”馆内,教师在思想上跨越时空,油然而生对革命先辈至高无上的敬意。



英烈精神与历史担当的传承
在龙华烈士陵园,大家通过史料文物重回革命岁月。纪念馆内逼真的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先烈为民族解放的牺牲精神。教师表示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实践,培养有历史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这也许就是对师德内涵的深刻诠释。


工业文明与职教使命的交融
杨浦滨江线,教师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探访由百年“永安栈房”改建的世界技能博物馆。在沉浸式体验中,教师们回溯工业技术演变史,聚焦中国技能大赛的崛起历程。“中国制造”背后是职教人的责任,我们要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在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教育家的成长轨迹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们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认同,也许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每位教师都可以走向教育家,都能拥有教育家精神。





国歌精神与教育初心的碰撞
在国歌展示馆,教师们通过珍贵文物和影像资料,重温《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历程。田汉、聂耳以艺术唤醒民族觉醒的事迹令在场教师动容。当国歌旋律响起,全体教师肃立高唱,铿锵歌声激荡爱国热忱。随后转场至于漪研究中心,大家从“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教育情怀中,感悟于漪老师“教文育人”的教育理念。此行将红色基因与教育初心相联结,激励教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本次教育活动以红色基因传承为经纬,将革命历史丰碑、工业文明印记、国歌精神内核与教育名家智慧有机融合,通过沉浸式场景构建起多维度的国情教育矩阵,同时以师德实践为内核,将历史厚度转化为育人温度,实现了思想引领与师风建设的同频共振。学校将继续深化此类实践,引导教师以历史滋养教育家精神,用初心照亮职教新征程,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精神根基。(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