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国际最新官方网站

消防贯通学院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5 9:26:32浏览次数:11

7月至8月,消防救援与贯通学院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文脉新传,知行共筑”项目组先后在社区暑托班开展脸谱绘画体验活动韩湘水博园开设螺钿DIY公益摊位,以“实践育人+非遗传播”的模式,让传统技艺走进日常生活,用青春力量搭建文化传承的桥梁。

项目组在前期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精准匹配社区需求,推出“脸谱绘心”绘画体验活动。参加活动的社区暑托班20余名小朋友聚精会神地看着台上的京剧脸谱模具,认真听着我院团队成员的操作讲解。在实践环节,孩子们领取了空白脸谱坯、颜料、和画笔,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有的认真模仿经典“张飞脸”,用黑色勾勒粗犷的线条;有的则脑洞大开,给脸谱加上蝴蝶结、小胡子等俏皮元素。

团队成员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耐心指导他们握笔姿势,帮忙调和颜料。两小时的创作里,教室里不时响起欢笑声。我院团队通过“讲解+互动+创作”的模式,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沉睡的非遗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有温度地传播”是“文脉新传,知行共筑”项目的初心。为了让螺钿这一古老技艺走出课本与博物馆,团队将目光锁定在集江南水韵与古桥文化于一体的韩湘水博园。这座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景区,与团队成员“活化非遗、服务大众”的理念不谋而合,景区为团队免费提供核心区域摊位,支持公益活动开展。

活动当天,桌上整齐摆放着裁切好的贝壳薄片、镊子、胶水、素面胸针托等,阳光透过贝壳薄片,折射出虹彩般的光泽。“螺钿是中国传统漆器工艺中的瑰宝,用贝壳珠光层镶嵌出纹样,历经千年仍能保持光彩。”摊位前,团队成员化身“非遗讲解员”,一边演示贝壳粘贴技巧,一边讲述螺钿从商代起源,明清以来至今的历史。在专门设置的体验区,游客们排起长队,在指导下将细小的贝壳片拼贴在蝴蝶形的胸针上。

“Hello, this is called Luodian, a traditional Chinese craft using shell to make patterns.”(你好,这是螺钿,一种用贝壳制作纹样的中国传统工艺)考虑到韩湘水博园会有国外游客到访,团队特意安排了双语讲解小组,成员们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螺钿的工艺细节与文化内涵。当天活动共接待了近80名游客参与体验,最小的体验者6岁,最年长的体验者78岁。

  消防救援与贯通学院始终秉持“尚德修能、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充分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承使命感,为同学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夯实根基。(供稿:消防救援与贯通学院 作者:朱宛悦)

版权所有©纽约国际·(中国)最新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0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