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海上瀛洲”团队再次启程,循着前期调研锚定的问题方向,奔赴崇明岛,通过深度访谈非遗传承人、实地探访生产工厂、联动文旅部门座谈,探索崇明糕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新路径。
访传承人探工坊:解码非遗技艺的守正与创新
“海上瀛洲”团队走进崇明糕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承人陆永飞先生的工作室。生产车间里,从筛选粳米,到清水浸泡,再到反复揉压粉团,每一个环节都由传承人陆永飞先生带领工匠纯手工完成。团队成员一边记录生产流程,一边与传承人探讨青年群体对非遗产品的需求痛点,为后续产品创新提供一手资料。
谈及团队此前的调研成果,传承人频频点头表示认可:“你们年轻人能沉下心来做调研,把现在年轻人不爱买崇明糕、觉得食用不便的问题说透了,这很难得!之前也想过改,但不知道从哪儿改,你们提出的‘轻小精’方向、结合文创来进行推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模式”。
聚文旅局话协作:搭建非遗活化的资源桥梁
为将前期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团队有幸参加了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召开的“崇明糕青年牵引活化与乡村振兴调研座谈会”。会上,团队负责人马昱天系统汇报了暑期调研发现的三大困境与初步解决方案以及团队前往崇明陆氏糕点与市级传承人陆永飞先生访谈后的结论。
听完汇报后,区文旅局马静局长对团队的调研成果和方案给予高度认可,尤其肯定了团队成员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并明确表示将从多维度为团队成员提供支持,助力实践落地。她表示,崇明区文旅局将提供资源对接支持,由专人协助团队成员对接区内的非遗文化活动,同时,给予宣传赋能,通过区文旅局官方平台,展示团队成员的调研过程与实践成果,既提升崇明糕的知名度,也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文旅局愿意与“海上瀛洲”团队携手,让崇明糕这一国家级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名片。
此次深入崇明岛的实践,为“海上瀛洲”团队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崇明区文旅局的肯定与支持下,团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核心方向。“海上瀛洲”团队以青年视角洞察非遗活化的新路径,以专业能力提出可持续的创新方案,展现出经管学子扎根现实、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让传统非遗真正“走出乡村、走进都市、走入青年”,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
青春与非遗碰撞,创意共乡土融合,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崇明糕注入新的生命力,也为非遗振兴写下生动注脚。(供稿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